我与辛德惠同志是学友,又是患难与共的战友。我们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。老辛于1950年考入原北京农业大学土化系,1954年毕业并留校任教,从事教学科研工作;我于1953年从农学系本科毕业,又响应组织号召转读了土壤农业化学研究生,和辛老师一起师从中国著名土壤地理学家李连捷先生。1958年老辛在职赴苏联莫斯科大学生物土壤系留学,1962年获生物学土壤专业副博士学位;我研究生毕业后留校,并参加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四年。1973年,我与老辛等奉老校长王观澜之命,与土化系的几位老师在河北省曲周县建立了低产盐碱地改良试验点,在灾情最为严重的张庄村安营扎寨。从曲周的盐碱地改造到黄淮海农业开发,我和老辛共同度过了20多年的终身难忘的战斗生活。
老辛为曲周盐碱地的治理做出了很大的贡献,在承担黄淮海平原区域综合治理国家重点项目“六五”“七五”“八五”国家科技攻关曲周试区专题主持人21年的科研和生产实践中,创立了工程科技领域的一个新方向,即工程生态设计的方法和系统理论,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。“七五”以来,除组织曲周试区科研工作以外,他还在邯郸地区主持了5县4万公顷盐渍化中低产田改造项目,并在不同类型区开展了试区工作,包括河北邯郸马头市郊型农业实验站、河北涿鹿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、山东桓台高产地区集约农业生态实验站等,均取得良好的示范效应,受到地方政府、科研和农业生产部门的称赞。在多年从中低产农区到高产农区的农业发展研究与实践基础上,老辛于1990年首次提出“泛生态学”大纲和农业—农村发展“三阶段论”以及综合农业理论。1996年老辛在全国人大组织的学术会议上发表了《我国粮食问题和农业—农村发展战略》论文,提出了他自己的有关国家粮食安全系统战略思想,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高度重视。
老辛不但聪敏,而且非常勤奋好学、不停思考。他最大爱好就是逛书店,买各种各样的书,看各种各样的书,不断从书的海洋里吸取营养。他总是不停地思考、不停地记着笔记,把看到、想到的全都记下。老辛有着巨大的理论创造的勇气,他曾说过:“科学家要用自己的头脑进行哲学思维,一切人的创造性,来源于实践中的独立思考”。老辛的另一个特点是脚踏实地、埋头苦干。有一年,他在曲周工作了三百多天;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,他就是这样忘我工作的。老辛对周围的同志,无论是同事、学生,还是地方干部、技术人员、农民群众都一视同仁,满腔热忱,他的人际关系特好。在中国农大曲周实验站他从一位讲师成长为一位教授、院士,在农业科研战线上可以说成了权威,但是从不摆架子,平易近人,一丝未变。
在多年的工作及生活中,我深深地体会到老辛不但是一位杰出的农学家,更是一位深邃睿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。泛生态学、农业—农村发展思想、资源与环境学科的创建与发展正是他哲学思想精髓的反映。老辛不仅留下了宝贵的学术遗产,还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。他创立了泛生态学,为祖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,让我们以辛德惠同志为榜样,学习他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,学习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,学习他严谨求实的治学方法,继承他的遗志,完成他未竞的泛生态事业。
谨以为序。
|